浙江把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作為綠色金融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注重強基固本,通過強化標準建設、數據支撐、信息披露等方式,不斷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規范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構建適宜綠色金融穩健發展的良好生態。
一、深化標準體系建設,著力引導綠色金融規范發展。注重發揮金融標準的規范引領和復制推廣作用,圍繞金融支持美麗中國建設深入開展綠色金融地方規范與行業標準研制,先后出臺《美麗鄉村建設綠色貸款實施規范》《國家公園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業務操作細則》等地方規范30余項,參與研制《生物多樣性金融》《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紡織行業)》等多項行業標準。持續推動綠色金融地方規范迭代升級,支持成熟的地方規范升級為省級團體標準乃至行業標準。目前,浙江省金融學會已發布《綠色低碳項目融資評價規范》《環境責任險風險評估技術規范》等13項綠色金融團體標準,標準成果數量居全國各省(市)金融學會之首,其中2項已獲得金融行業標準立項。
二、加強碳信息歸集共享,持續夯實綠色金融數據基礎。構建數字化碳信息采集、整合與共享機制,為綠色金融識別認定、風險管理、環境效益評估等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省級層面,建設省雙碳數智平臺,歸集整合發改、生態環境、統計及行業主管部門數據資源,建立覆蓋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重點領域企業碳賬戶4.7萬個。同時,支持綠色金融改革試點發揮先發優勢,深入推進碳賬戶體系建設,著力拓展碳數據的覆蓋率和應用場景。湖州市建立融資主體“碳賬戶”服務平臺,通過企業用能發票信息倒推獲取能耗及碳排放數據,幫助金融機構“一鍵生成”信貸碳足跡,目前碳賬戶已覆蓋全市80%的生產端碳排放。
三、強化可持續信息披露,不斷增強綠色金融內生動力。按照“試點先行、分步分批、先易后難”的工作思路,有序推進全省金融機構可持續信息披露,引導金融機構通過信息披露不斷完善內部機制建設,持續提升綠色金融專業能力。目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完成2024年度可持續信息披露報告編制工作,其中包括法人銀行機構168家和非法人銀行一級分支機構29家,連續三年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省域全覆蓋。打造可持續信息披露數字化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可持續信息披露全流程線上化,并為金融機構提供報告編制、數據采集等智能輔助功能,有力推動信息披露工作降本增效。目前,全省近九成的法人銀行能夠自行編制可持續信息披露報告,并在報告中披露投融資環境效益等定量信息。
千瓦科技公眾號
千瓦科技視頻號
用手機微信掃一掃
您所計算出的排碳量為: kg
為了抵消 您的碳足跡,需種樹
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