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碳交易市場改革!影響幾何?
發布時間:2022-06-29
關鍵詞:碳交易、碳市場、碳、碳排放
歐洲議會近日投票對碳市場改革的法律草案表示支持,呼吁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進行相應改革,并更快更廣泛地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接下來,歐洲議會與歐盟各成員國之間還將展開談判,以完成相關法律草案的最終立法程序。歐盟委員會去年提出一攬子環保提案,旨在實現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是其中一項核心內容。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并梳理出上述改革變化要點及對市場帶來的影響。
據悉,此次通過的修正案與6月8日的提案相比,條款內容稍顯“溫和”,主要變化是過渡期和免費碳配額制度退出歐洲碳市場的時間,此次通過的提案將過渡期和免費碳配額制度退出時間在此前基礎上均延期兩年。不過,與歐委會和歐盟理事會的草案內容相比,此次修正案的步伐被業內認為是“進多退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草案從去年7月份提出至今,多輪修正變化如下: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目前歐盟能源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現實背景之下,歐洲各國優先應對能源困局和保護經濟工業,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三方協商中削弱議會的激進提案,實現平穩減碳和綠色雄心之間的平衡,所以需要客觀對待議會的提案,因為一切皆有變數。
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與主要的產品進口來源國。據統計,2021年1-12月中國向歐盟出口產品共計人民幣33483億元,占全年出口貿易總額15.41%。2021全年涉及CBAM的四大類產品出口歐盟的金額占向歐盟出口總額不到2%。
業內專家張建紅表示,目前來看,這項政策現下對國內產業的影響還不是很大,畢竟還有兩年的過渡期。不過,中國作為全球制造大國,而歐盟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地,屆時國內的高耗能產品一旦出口歐洲市場,將帶來成本的抬升,從而降低競爭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淑翠認為,歐盟碳關稅為世界各國的能源轉型帶來更大動力。中國作為制造大國,一直都是全球能源進口大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已經提出“雙碳”目標,推動能源轉型。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產業低碳化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適時借力歐盟碳關稅,基于行業發展規律,提高清潔能源,儲能、氫能和碳匯集等相關技術水平,同時結合中國在風電、光伏等領域制造優勢,尋求行業碳足跡,有助于加速促進能源轉型步伐。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專家曾桉建議,我國應在國際層面堅定在氣候治理多邊框架下解決碳泄露問題,探索提出中國方案;積極推進貿易自由化,提升我國貿易優勢;加強中歐對話協商,避免CBAM成為中歐“綠色貿易壁壘”。在國內層面穩步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夯實碳排放核算基礎能力,加強科學研究與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