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抗疫看能源數字化未來
發布時間:2021-02-09
關鍵詞:科技抗疫、物聯、通信

本輪疫情中,云大智物移(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通信)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充分體現了“科技向善”的積極意義,那么本輪科技抗疫有哪些方面的內容,對能源數字化有什么啟示,今天我們做個簡單分析。
梳理下本次科技抗疫的主要內容如下:

紅外熱像技術:以高德紅外為代表紅外熱像廠商,在人流密集場所快速部署了熱像儀測溫,并且百度AI還提供了人工智能的溫度識別技術。
4G/5G:中國移動、中國電信4G/5G技術的快速部署,特別是雷神山火神山的線上直播。
生物芯片:部分生物芯片廠商推出了新一代的數字PCR檢測芯片,比現有的PCR試驗檢測盒準確性更高,屬于生物芯片技術的一種。采用低代碼和敏捷開發技術,阿里和浙江疾控中心用了一周左右就開發了疫情統計直報系統,以及數周開發的支付寶綠碼,現在已經覆蓋了200個左右的城市,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天上線一個城市,離開了阿里云的架構,以及基于云技術的敏捷開發技術,是很難做到這種速度的。
云端需求對接平臺:基于微信小程序和其他移動框架的快速對接平臺,2月初的時候,武漢網友自發的開發了物資捐助對接平臺,以及醫護人員出行對接志愿者平臺,體現了民間救助的自組織模式。企業業務的在線化:阿里、騰訊等推出的各種在線辦公工具,比如釘釘會議、騰信會議等,以及在線的企業級協作辦公、在線培訓等工作,在疫情期間使得各種商務活動在線化。如果說上一輪非典極大的推動了消費端的在線化(淘寶等電商平臺崛起),這一輪新冠疫情將培育起企業服務在線化,讓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信息流不因為疫情而停止。
云端的醫療相關服務:騰訊的微醫在線初篩病情,專家遠程5G診斷,乃至口罩在線預約,疫情可能催生出在線醫療的新行情。大數據人員流動篩查:運營商利用移動大數據,對來自疫情地區的人員流動情況進行精準篩查,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AI用于基因測序:阿里達摩院用AI技術支持全基因組測序,能夠實現半小時出測序結果,對于病毒變異跟蹤、疫苗研制等發揮支持。
機器人技術:美國第一例新冠病人采取醫療機器人治療,隔離場所采用送餐機器人,醫院內部采用藥品配送機器人,盡量減少人員接觸傳染風險。在線智能問答機器人:阿里達摩院的AI支持了浙里辦網站,提供疫情的智能問答。
一些專家認為,傳統的智慧城市構建思路,強調頂層規劃,逐層下推。這種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在本輪疫情中的真實作用存疑。疫情中最亮點的信息化手段,比如支付寶綠碼、疫情統計分析系統,都是一種“小快靈”新型數字化模式。能源行業傳統的信息化思路類似于智慧城市,未來的開發部署模式也將會被新型數字化模式所取代,個人認為其特點主要是五個方面:
一、云平臺的支撐作用。如果沒有阿里云、騰訊云的前期大量云組件、以及相應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云端架構,以及基于Hadoop分布式數據庫等新一代云平臺技術的支持,還是基于原有的服務器、本地數據庫、應用平臺,要想在數周甚至幾天內部署新的應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二、小場景迭代。自下而上的數字化,更為接地氣。針對某個細分的場景,在平臺大架構的支撐下,可以實現快速的,精益的進化,迅速落地和成熟。比如疫情統計的小程序,針對新冠疫情的傳播特點,快速形成了定制的填報模板,以及逐層搜集分析信息的需求落地。這種小場景迭代,不同于自上而下的信息規劃、分層定義、需求推導、開發測試、逐層落實的模式。三、多個小團隊的在線協作。傳統信息化強調多專業大兵團集中作戰,缺點是決策緩慢,瀑布式開發,速度慢成本高。支付寶綠碼是基于支付寶開發,多個小團隊協作,甚至部分是居家隔離期間的在線協作,快速對接每個城市的管控需求,版本的快速迭代,后期已經實現一個城市一天上線的效率。這是傳統信息化團隊無法做到的。四、低代碼甚至無代碼部署。部分資源對接型的小程序因為功能簡單,開發工作量很小,這就是“大架構+小應用”的開發模式,甚至部分簡單流程表單應用可以無需代碼編程,采用拖放和配置模式就能快速部署,用戶可以無門檻的定制開發。五、移動社交的外延。疫情防控過程中,微信群從社交,變成了工作協調,基于微信小程序實現了流程化工單,部分功能可以替代專用APP,使得移動作業管理從“增加現場工作量,便于后臺監管”,真正轉變為“提高現場作業效率,實現低成本業務數據采集”。當然,從最基本的角度,我們還需要反思,能源數字化的初心是什么。疫情防控中的不忘初心,這個初心就是以拯救生命,防控病毒為目標和驅動力,去構建跨部門、跨地域的數字化協作機制。過去的所謂智慧城市,更多的是以專業,以某個部門的利益為主導,所以有可能表現不佳。能源數字化也是如此,常常以部門管理價值替代企業戰略價值,以局部去替換整體。真正到了市場化競爭的階段,體現“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初心,就是要以客戶價值、社會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實現數字化協作,甚至考慮跨企業的數據協同與共享,唯有此才能實現智慧綜合能源的可落地和可持續。那種“上層一張嘴、中層一張表、基層跑斷腿”的,以部門局部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的數字化,其價值是值得我們反思的。總之,本輪疫情中,科技向善的力量得到了非常多的體現,而傳統的自頂向下的大規模集團軍作戰模式,在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時,存在諸多不足;而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基礎架構,采用快速迭代、靈活協作、小場景落地、低代碼部署、移動化應用的新數字化模式,則充分發揮了“小快靈”的優勢,并且實現了低成本部署。在面對更加靈活柔性、更加不確定、更加分散化的能源系統時,上述的新技術模式,可能也是能源數字化一種新實現思路,值得我們研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