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冷熱源系統解決方案有以下幾種:
冷源:
水冷制冷機組(螺桿機組);
低溫空氣源冷水機組;
水源制冷系統;
地源制冷系統;
熱源:
空氣源熱泵系統;
水源熱泵系統;
地源熱泵系統;
市政熱網;
自建鍋爐房;
設備對比圖
水冷機組與水源熱泵
水冷式冷水(熱泵)機組適用于賓館、商場、體育場館等場所的中央空調系統的冷源,并可為紡織、化工等部門提供工藝流程所需的低溫用水。水冷機組可與風機盤管、組合空調器、柜式空調機等末端換熱設備組成各種中央空調系統。通過電能驅動進行制冷,其能效比在4.5以上,因此其節能效果十分顯著。
水冷機組由三大系統組成:制冷系統(一般為氟系統)、水系統以及電氣系統。制冷系統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膨脹閥等零部件組成。壓縮機為半封閉螺桿式。
工作原理:冷卻水將冷凝熱通過冷卻塔散發到外界環境中去。冷卻后的制冷劑液體通過膨脹閥節流后,變為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液體,而后進入蒸發器,在蒸發器內與冷凍水進行熱交換,蒸發器內產出的低溫冷凍水,通過循環水泵輸送到空調末端設備供用戶使用。
水(地)源熱泵機組制冷劑的循環系統與冷水機組原理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水系統的循環,通過水系統的切換實現制冷與制熱。制冷時使用側的進出水管與蒸發器的進出水口相連,實現供冷;冷凝器的進出水與水源側相連,將熱量釋放到水(地)源中。制熱時使用側的進出水管(通過閥門切換)與冷凝器的進出水口相連,實現供熱;蒸發器的進出水管(通過閥門切換)與水(地)源側相連,從中提取熱量。
空氣源熱泵與水源熱泵比較
風冷模塊機組是以空氣為冷(熱)源,以水為供冷(熱)介質的中央空調機組,作為冷熱源兼用型一體化設備,省卻了冷卻塔、冷卻水泵、鍋爐及相應管道系統等龐大的附屬設備或附件。
水源熱泵機組可利用的水體溫度冬季為12~22℃,水體溫度比環境空氣溫度高,所以熱泵循環的蒸發溫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體為18~35℃,水體溫度比環境空氣溫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溫度降低,使得冷卻效果好于風冷式和冷卻塔式,機組效率提高。
水源熱泵系統可供暖、空調,還可供生活熱水,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裝置或系統。
水源熱泵的缺點: 機組噪聲較大、 每年需要對管道進行清砂處理和水井的清洗護理、 三年以后熱能會自然減弱。 其用電量大,造價高,冬季隨室外氣溫下降制熱量衰減嚴重、結霜嚴重等。而且,受當地水源的制約,遇到天旱或者缺水,制熱或者制冷將無法進行。水源熱泵利用方式中,閉式系統一般成本較高。而開式系統,能否尋找到合適的水源就成為使用水源熱泵的限制條件。對開式系統,水源要求必須滿足一定的溫度、水量和清潔度。對于從地下抽水回灌的使用,必須考慮到使用地的地質的結構,確保可以在經濟條件下打井找到合適的水源,同時還應當考慮當地的地質和土壤的條件,保證用后尾水的回灌可以實現。
空氣源熱泵
運行及管理:風冷熱泵機組的運行方面,不需設置專門的運行人員,而且風冷機組大多采用多機頭設計,能量調節十分方便,尤其在非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其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節能環保:從空氣中提取能量,消耗少量電能,就可實現冷暖,最大限度節約一次性能源。機組運行時無任何排放及污染,綠色環保。
初投資:相同制冷量的風冷機組價格比水冷機組高30%左右。但從整個系統角度來講,由于水冷機組系統需要配備冷卻塔、冷卻水循環泵和管路系統等,所以風冷機組系統與水冷系統的設備投資相差不多。
地源熱泵
地源熱泵通過蒸發器內冷媒的蒸發將由風機盤管循環所攜帶的熱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環的同時再通過冷凝器內冷媒的冷凝,由水路循環將冷媒所攜帶的熱量吸收,最終由水路循環轉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內熱量不斷轉移至地下的過程中,通過風機盤管,以13℃以下的冷風的形式為房間供冷。
在制熱狀態下,通過換向閥將冷媒流動方向換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環吸收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熱量,通過冷凝器內冷媒的蒸發,將水路循環中的熱量吸收至冷媒中,通過蒸發器內冷媒的冷凝,由風機盤管循環將冷媒所攜帶的熱量吸收,以35℃以上熱風的形式向室內供暖。
地源熱泵系統實際上是通過將傳統的空調器的冷凝器或蒸發器延伸至地下,使其與淺層巖土或地下水進行熱交換,從而實現利用低溫位淺層地能對建筑物內供暖或制冷的一種節能、環保型的新能源利用技術。該技術可以充分發揮淺層地表得儲能儲熱作用,達到環保、節能雙重功效,而被譽為“21世紀最有效的空調技術”。
千瓦科技公眾號
千瓦科技視頻號
用手機微信掃一掃
您所計算出的排碳量為: kg
為了抵消 您的碳足跡,需種樹
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