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發改委明確,下一步要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2015年3月的電改9號文(《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以“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為原則,以建立電力交易市場、理順電價形成機制為目標。
近日,中國政府網公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答網民關于“建議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的留言。發改委在回復中提到,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下一步要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
實際上,今年發改委已明確發文提出,“十四五”時期將持續深化電價改革。平穩推進銷售電價改革,有序推動經營性電力用戶進入電力市場,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
電價是電能的價值體現。其價格構成復雜、生產成本差異較大、電力生產設施的一次性投資大,回收周期長。
從整體來看,電價的形成基本模式為:電價=電能成本+利潤+稅金。 電能成本:電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的燃料費、折舊費、維修費、財務費用等各類成本的總和。那么供電公司的銷售電價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是由上網電網+輸配電價+線損電價+政府基金及附加費+稅費構成的。 銷售電價的各部分組成含義不同,最終的電費也并非都流入了國家電網的金庫,它的流向如下。
“交叉補貼”指的是因商品定價造成的一部分用戶對另外一部分用戶的補貼。具體到我國的電價,大致存在以下三類交叉補貼:- ?。ㄗ灾螀^、直轄市)內發達地區用戶對欠發達地區用戶的補貼;
交叉補貼的形式有很多,工商業用電向居民用電的補貼就是其中一環,也因此使得我國居民電價處于較低水平。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居民電價高于工業電價,居民電價為工業電價的1-3倍,平均約1.5倍左右,而我國的居民電價整體低于工商業電價。作為公用事業部門之一,電力行業有其公益屬性。出于社會穩定的考慮,同時為了兼顧社會公平,實現電力普遍服務,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一方面會在地區之間、電壓等級之間調劑電價,以降低欠發達地區、低電壓等級用戶的電費負擔;另一方面會居民和工商業之間調劑電價,以降低居民生活用電價格。這就是交叉補貼的成因。電價中的交叉補貼并不是我國的特色。在電力行業的發展初期,世界各國大都曾存在過交叉補貼。整體來看,我國的電價水平,整體屬于中等略偏下。以2016年的數據,采用美元為基準進行轉換后進行比較。同時,由于各地的電價數據形式不同,如豐枯季、分時電價等,所以只取了平均的電價水平。
2. 居民電價

從上圖看出,中國的工業電價高于美國,而居民電價卻比美國低,而且在世界上也是處于較低的水平。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恰恰就在于前面提到的交叉補帖。- 電網的安全約束和阻塞會影響限制供需平衡的實現,引起稀缺關系的變化;
- 電力作為生活生產的基礎能源,關系國計民生,政府亦會對電價進行必要的監管和控制。
-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在電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總體的電價尚存一定的下降空間。
- 電改中提到要理順電價形成機制,逐步理清交叉補貼,因此會對工業電價和居民電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大概率事件是工業電價會下降居民電價會上升。
- 我國各地在電改的進程中,為保證多方利益和電改的平穩過渡實施,電價不會輕易上漲。
繼2018、2019連續兩年調低一般工商電價,而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下調,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披露的相關內容,再次提出了“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所以未來政府強制干預電價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說2018年電價調整主要得益于電網讓利,2019年得益于降低稅率。那么未來的電網降價空間,會出現在哪個環節?會給電網企業、中國的工商企業與居民還來什么樣的影響?會給電改中的電價傳導產生怎樣的驅動力?我們試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