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排放配額指標
所謂“碳排放權”,是指企業依法取得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等)的權利。經當地發改委核定,企業會取得一定時期內“合法”排放溫室氣體的總量。這個“合法”總量即為配額。當企業實際排放量較多時,超出部分需花錢購買;而當企業實際排放較少,結余部分則可在碳交易市場上出售。所謂“碳交易”就是“給空氣定價”或者“別人掏錢,你來減排”,其過程是政府對一家公司發放一個碳排放指標或配額,限制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如果某公司節能減排,這個指標沒用完,剩余的部分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場上賣;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過配額,超過的部分,則需要去市場上購買。
配額分配的方法
中國的碳配額分配方案是借鑒了歐盟的經驗,沒有采用歷史法,而采用了基準法和歷史強度法。采用基準法行業的產品相對一致,因此可以統計和計算整個行業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情況,并設置一相對較高水平的數值作為基準值,這樣既可以保障配額的分配可隨著產品產量的變化而調整,又可以真正地做到鼓勵先進淘汰落后。而歷史強度法是基于某一家企業的歷史生產數據和排放量,計算其單位產品的排放情況,并以此為基數逐年下降。歷史強度法的好處在于排放量可隨著產品產量的變化而調整,督促企業進行自身的節能減排。不利的地方在于,因為企業是自己跟自己比,會出現鞭打快牛的情況。并且由于企業產品也會隨著市場情況而變化,因此即使和自己比,也存在產品不一致而無法比較的情況。由于以產品為基準,所以配額分配時既要考慮企業的法人邊界,又考慮產品的生產邊界。如果產品或生產設施發生變化還要涉及配額分配邊界重新界定和劃分的問題。而企業對此不熟悉,導致數據申報及第三方核查時,在邊界確認上存在諸多問題。此外,無論是基準法還是歷史強度法,都是基于產品產量而確定總的排放量的,也就是排放總量是一個變數,如果產品產量增長速度高于基準或者歷史強度的下降速度,則總量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并未真正達到總量控制或者減排的目的。
配額分配的收益和成本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運行最核心的功能應該最低成本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如何評價一個碳交易市場運行的好壞,首先應該看是否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其次再看是不是成本最低。這里的成本不是控排企業購買碳排放配額的成本,而是整個社會成本,這里面既包括碳排放配額買賣的直接成本,又包括為實現交易而產生的中間環節成本。收益除了考慮溫室氣體減排產生的長期收益外,還要考慮由此而產生間接的社會收益。因此評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好壞,不能只簡簡單單地去看交易量、交易額和履約率等表面的數據,還要看由此產生的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以及達到的實際減排量是多少。從這個角度考慮,在配額分配時應該對減排成本低的行業從緊,而減排成本高的行業稍寬松一些,這樣減排和交易的直接和間接成本都較低。如果這樣分配配額,落后的行業就要承擔較高的減排責任,而發達的行業承擔較低的減排責任。而從交易的角度考慮,落后的行業由于競爭力差,經濟情況差,無力承擔減排責任,這樣就無法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所以無論從全球的碳交易市場來看,還是從中國的碳交易市場來看,都是發達地區或者發達的行業承擔減排責任。從全球來看,可以說因為發達地區的歷史排放量較大,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而從國內的行業來看,由電力、水泥和鋼鐵等行業承擔主要的減排責任,并不是因為他們生產管理落后,相反正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和管理水平相對較高,且有經濟能力承擔碳減排的成本。這樣雖然碳交易市場活躍了,但由于存在二次交易的問題,增加了交易成本,也有點殺富濟貧的意思。
千瓦科技公眾號
千瓦科技視頻號
用手機微信掃一掃
您所計算出的排碳量為: kg
為了抵消 您的碳足跡,需種樹
棵